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德嫔(1 / 2)





  这时候谁都没想到理亲王站出来了, 拿出了证据指责胤褆。

  前太子妃当初生产到底是谁害的, 理亲王可是有证据的, 还呈给康熙看过的。

  在康熙的角度看来,理亲王这么多年没有说出来,在这时候拿出证据是因为胤禛的缘故。

  胤禛现在被推到风口浪尖, 理亲王不忍胤禛被冤枉才会站出来。

  有了理亲王的开头,这时候胤禛也才站出来。

  首先,太子妃和侧福晋关氏乃同族表姐妹关系很好, 既然说那薛嬷嬷是神医, 是白莲教的人,关宝宝没道理去害太子妃,这点太子妃可以必要作证。

  其二,谋害前太子妃的人是白莲教的人, 理亲王有足够的证据,指向明珠一派和白莲教的人密谋证据,良嫔那边搜出来的密信是经过处理后的假的东西, 理亲王手里的证据才是真的, 说是雍亲王实属造谣。

  其三,那加盟商的死已经在官府定案了,受害人的家属都没有再闹,说明了此时是有人在背后故意诬陷生事。

  其四, 理亲王的腿当初说了是白莲教的人害的, 这一点理亲王也没有否认。

  其五, 说到胤禛指使十三十四打前太子, 这个当事人十三和十四也是矢口否认。

  明明是他们自己动的手,当时雍亲王可是昏迷不醒。

  其六,扯上第一个嫡孙,前太子不管什么时候生了嫡子,那都是皇室中最尊贵的。

  即便弘晖是第一个嫡孙,也高不过太子所出的嫡子。

  何况,当初前太子妃第一个嫡子是在征讨葛尔丹的时候没了的,胤禛当时可和康熙在一个地方,还试药立功了,顽疾的药胤禛可是立了大功的。

  后来前太子妃第二次生产的事情也查到了李氏的手笔,太子手里也有证据是明珠一派的人,所以不存在因为嫡孙而谋害前太子的孩子。

  这些事情都站不住脚,都是想用舆论来蒙蔽百姓,影响胤禛的名声。

  何况,胤禛有证据此次下毒事件是直亲王的手笔,康熙也知道是直亲王的动作,胤禛并没有闹大。

  现在被逼得不得不重新翻出此案,关注度就更高了,然后隐约有人就知道是直亲王了。

  胤禛这边已经站出来拿出了不少的证据,而胤禩那边,良嫔的事情因为胤禛这边的证据倒是洗脱了谋害前太子妃的嫌疑,胤禩这才松了口气。

  胤禩在后面推波助澜,这样做算是和四哥杠上了,他也定然能查到自己的手笔,不过,他也不怕。

  等他查到那关氏当年在宫里到底知道了什么事情被送出去,到时候牵制四哥就容易了,那关氏可是四哥的心头宝。

  胤褆因为这件事,本来要压下来的命案让人揪了出来,这人便是理亲王。

  旧事重提无疑是揭开人的伤疤!理亲王当然不会放过胤褆了。

  瓜尔佳殊兰本就一直记着失去的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也是胤礽心里的痛,是和胤褆死磕的重要原因。

  既然提出来了,理亲王直接甩证据,然后把胤褆指使害人的证据让下面的人交了上去。

  这是胤褆自己撞枪口上了,就不要怪他了。

  而胤褆,本想对付胤禩,却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到头来自己把自己给带进去了。

  论算计,没有明珠在背后,胤褆到底算计略输一筹。

  康熙面对这些证据,加上胤褆想要算计胤禛,沾了人命,中毒的加盟商的家人也闹了起来。

  面对多方的压力,康熙即便有心压下去也是不成了。

  所以,胤褆直接降了爵位,一朝回到两年前,成了直郡王!

  并且赔付死者家人,给死者道歉,然后私下解决。

  惠妃就麻烦了,因为陷害良嫔,胤禩怎么会放过惠妃,让她继续占着主位,让自己的额娘仰人鼻息?

  惠妃因为纵容胤褆,在康熙看来胤褆做错事了那就是惠妃的不是,惠妃就得抄经念佛为死者祈福。

  所以,惠妃禁足,理由是管教不严。

  这时候不帮着老大福晋教养孩子,不帮着给孩子准备嫁妆,竟然陷害其他妃嫔?

  胤褆的事情,惠妃难辞其咎!

  因为康熙下旨给胤褆,给胤褆的大女儿赐婚了。

  抚蒙!

  所以,这才是胤褆为什么恼恨对胤禩出手的理由。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爵位都给降了,女儿还是得嫁出去。

  胤褆想到他嫡福晋,只觉得对不起她。

  自己的女儿去了蒙古,今后过得好与不好他都无能为力,除非他能登上那高高在上的位置。

  可是皇阿玛明显是恼了他,才降了他的爵位,成为皇室里面,皇子中间第一个被降爵位的人。

  胤褆恨,相比较胤禛,胤褆更恨理亲王,恨胤禩,都是他们的缘故,自己才会到现在这样。

  而德妃落井下石,推波助澜,康熙看在眼里,永和宫里康熙一直盯着,看着她对胤禛这般,康熙是彻底恼了。

  德妃能知道外面的消息,无疑是让康熙想到那年整治的包衣。

  康熙让人秘密查探,果真乌雅氏一族包衣再现,康熙黑着脸再次整治包衣,而德妃因为这件事被贬为德嫔。

  胤禩能查到这些自然不愿意放过德妃打击胤禛的。

  所以,德妃散播不实谣言,在宫里面竟然手伸的那么长,康熙很忌讳,德妃被贬是很正常的。

  胤禛正收拾外面的烂摊子,听说了德妃的事情,当下进宫了。

  十四没有比胤禛慢多少,两人到了乾清宫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是为了德妃的事情。

  这时候作为儿子不能无动于衷,求情是必然的,虽然胤禛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可是康熙并不打算在纵容德妃,包衣的事情,宫里面的消息功夫外面的消息,德妃都能掌握,这对康熙来说不是小事。

  十四也明白康熙的忌讳了,面对求情未果,十四回了永和宫。

  这时候正好听到德妃在里面怒骂,迁怒。

  十四在外面,胤禛后一步正好看到十四,看到他的面色先是皱眉,错愕,不可置信,然后回头看着胤禛最后是尴尬。

  德妃能说什么?无非是迁怒胤禛。

  在里面骂胤禛,都是胤禛害的她被降位。

  都是胤禛的店里死了人,后续才会有这么多的事情。

  可是德妃也不想想,她要不落井下石,不算计胤禛,哪里有现在的事情?

  康熙降位也是因为包衣的事情,宫里面的消息若是被包衣掌控了,他这皇帝太没用了。

  加上这一段时间事赶事,太多的事情,德妃是撞在了枪口上了。

  “胤禛就是扫把星,白眼狼,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合该那弘晖废了,是个废物!”

  这话一出来,十四看到四哥的面色变得很难看,他知道是额娘说弘晖,四哥才变了脸。

  十四张口想说什么,胤禛没有给他机会,转身出了永和宫。

  弘晖是胤禛心里的痛,德妃说弘晖作为晚辈作为儿子,他竟然不能进去指责,因为这是不孝,这该死的孝道。

  德嫔说了什么,康熙自然一句不漏的知道了,知道胤禛黑着脸出了宫,便觉得只降为德嫔是不是便宜了乌雅氏?

  这是一个长辈该说的话吗?德妃太放肆了!

  可想到十四,康熙叹了一口气,有时候当阿玛的很为难,因为他不止一个儿子。

  十四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额娘对四哥的不满迁怒,这回竟然戳四哥的心窝子。

  弘晖侄儿是四哥的嫡子,现在出了事没有一句关心的话,作为长辈竟然这么说自己的孙子,十四都忍不下去了。

  他算是知道了,只要和四哥牵扯上的,额娘都会迁怒到四哥头上。

  她话里对四哥带着恶意,恨意,十四觉得四哥对额娘仁至义尽了,不好再让四哥想办法求情。

  德嫔三观不正,十四看清了。

  所以,十四本打算进去劝额娘,在四哥走了之后也出了宫,他也觉得应该让额娘知道此事是她错了。

  胤禛出了宫,一个人去了一家酒楼,让小二上了酒,便让苏培盛在外面守着,没有他的允许不得进来。

  弘晖,乌拉那拉氏,德嫔,乌雅氏,钱氏他身边的人真的都是蛇蝎心肠的人。

  喝了一口酒,想着德嫔说的那些话,有一瞬间胤很想冲进去要了德嫔的命。

  德嫔说他可以他不在乎,一直当做听不到就算了。

  可是德妃说弘晖,这样胤禛几乎忍不住了。

  想到皇阿玛,胤禛再次猛灌了一杯酒,凭什么?凭什么要让自己在意的人受委屈?

  皇额娘遗憾而去,那个刚出月就去了的妹妹,还有他的三格格也是德嫔怂恿乌雅氏害的,一次次的对他府上的孩子出手。

  凭什么要让孩子们陪着自己受委屈?凭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认德嫔为长辈?她不配!

  胤禛这边喝酒喝得急,隔壁屋子的声音传了过来。

  “此次明明就是雍亲王在背后操控,是他让人算计了直郡王,利用惠妃陷害良母妃,心思缜密,真是算计的深啊!”

  这是个女人的声音,有些熟悉,胤禛一时想不起来,喝了酒的额脑子有些迷糊,也不想不想,独自一人喝酒解愁。

  “只是,即便是他算计又怎么样?到最后他却不得不为咱们爷澄清良额娘的清白。”

  “说到良额娘,比起咱们爷和良额娘的关系,雍亲王和德妃的关系,不对,是德嫔的关系就让人讽刺了。”

  “没见过这样的额娘,拖人后退,那是雍亲王的悲哀啊!”

  “确实是悲哀,雍亲王即便能力不错,算无遗漏,可是后院儿却糟透了,那弘晖不是废了?”

  “他有能力又怎么样?嫡子废了有什么用?和废太子一样不堪大用,后院儿都管不好,那弘晖以后只怕是整个皇室的笑话了,有这么一个算计的阿玛,恶毒的额娘,拖人后退的玛嬷。”

  只是耳边一直传来女人说话的声音,结合前面的话,不难猜出是谁了,胤禩的福晋,安亲王府的外孙女,宜妃的侄女郭络罗氏。

  “……”

  胤禛本来在喝酒,本没有留意,可他听到了弘晖二字,然后顿住。

  这是今日听到第二个说弘晖的人,胤禛放下手里的酒杯对着门外唤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