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阿梨第6节(1 / 2)





  瘪子都扔在旁边一堆,等着待会收起来喂鸡。冯氏弓着身,拨拨翻翻看里头有没有漏掉的好子儿,忽然想起什么,问阿梨道,“我以前有没有与你说薛延他家中原来是做什么的?”

  阿梨手里还捏着颗南瓜子,摇摇头道,“没有。”

  冯氏说,“薛家以往是做官的。”她拍拍手,站起来道,“你等等。”

  阿梨瞧着她迈过席子,掀了帘子到屋里去,没过一会又出来,只手上多了两本书,递给她。阿梨接过来,本不明所以,却在看见那书名字时顿住。

  《资法通史》、《前朝集要》。

  她虽为女子,多读些诗经楚辞之类,但这两本,她还是知道的。出自前丞相薛之寅之手,集前朝史料于大成,是部难得佳作,为赶考学子所追捧,她弟弟也曾多次与她提及这部书。只是后来薛之寅因遭人诬陷叛国通敌被斩首,这书也就成了□□,虽说后来也算是平反,但书禁未解,薛家的所受的苦难也无人顾及,原为泱泱大族,最后枝叶尽散,死病过半。

  国君昏庸,为顾及面子,往后时日对此事只字不提,遑论慰问,可怜薛家一代清贵世家,便就此消散了。

  冯氏似是想起往事,也有些感伤,过许久才道,“著了这两本书的人,是薛延的亲祖父,名唤薛之寅。”

  这消息让人震惊,阿梨眼也不眨地看着冯氏,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以往只道薛延矜贵,性子骄横些,却没想到他竟出自如此勋贵世家,又在少年时经历如此波折。阿梨忽然觉得,薛延对读书之事的厌恶,许就是缘于此。

  冯氏说,“薛延自小便就是我看着长大的,说句不敬的话,我一直都是将他当亲孙儿待的,自家孩子,怎么瞧怎么好,我对他也一向纵容,但只逼过他两件事,一是送他入书院,二是留下你。”她叹气道,“阿梨,我是真的怕薛延走上歧路。”

  阿梨抱着书,心中隐隐察觉到冯氏为何在此时与她挑明这番话。

  冯氏拉过她的手,说,“我与薛延虽身份上悬殊,但大事上,他能听进我的话,且我瞧着今日,他对你并非无意。你是好孩子,我一直都看在眼里的,我本还怕着你觉得日子苦,会不愿留下,但现在瞧着,我是多虑了的,我们阿梨是顶好顶好的姑娘。”

  阿梨咬着唇,轻轻唤了声,“阿嬷,”她抬手,用指腹抹去冯氏眼角的泪,道,“日子好好的,您哭甚么。”

  冯氏说,“梨儿,你不知道,现在这样日子,对我们娘俩来说,来得到底有多难。”

  阿梨环住她的肩,温声道,“浪子回头金不换,薛延本就不是坏人,咱们信他定能学好的。”

  冯氏含着泪笑,她垂眼在袖里摸了摸,不知怎么就变出只镯子来,探身戴到阿梨手上,道,“这是薛家夫人临走前托于我的,是传家宝,世代传于儿媳,今日我便就做主,将它予了你了。只是要委屈你,婚事要再耽搁些时日了。”

  阿梨伸指摸了摸那镯子,触感温润,油翠欲滴,是难得好玉。

  冯氏抚了抚她脸蛋,道,“少来夫妻老来伴,你们以后,便就一起好好过日子罢。”

  第9章 章九

  下午的时候,冯氏带着阿梨一道去了城西的小河边,那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柳树林。已是二月底,草长莺飞时节,河里水也开化了,不时有条黑色鱼儿张着嘴跃出来,溅了阿梨满裙的水。

  冯氏笑着看她忙不迭掸裙子的样子,道,“等天头再暖和些,便就来这里捞两条鱼,回家里炖了吃。这河里鲫鱼最鲜,肉嫩的入口即化,配着白萝卜最好,又补身。”

  阿梨抬脸道,“豆腐也好吃。”

  冯氏笑得更开。

  春日刚抽芽的柳条极为柔软,上面还只有嫩嫩的芽尖,枝条上覆一层茸茸的皮,远看养眼新绿。从树下走过,鼻端底下都盈满了泥巴和草叶的味儿,冯氏在阿梨前面,手里拿着劈刀,教她要如何去砍,“刀尖要亘在枝上最邻近树干的地方,手腕往下顿一下,劈开一道小缝儿,再将刀嵌进去,左右晃晃,那条间隙就变大了,这时候便就可以用手去扯,也不会费多大力。”

  阿梨力气比冯氏小了许多,这事说着简单,但真做起来,没砍下几枝便就乏累了。冯氏知她比旁人体弱了些,又看见她鼻尖上涔涔的汗,便笑着摆摆手道,“你莫要做了,到一边歇着去,做的慢不说,还要妨我的路。”

  阿梨有些不好意思,握拽着一条柳枝道,“阿嬷,我还能再坚持多一会的。”

  冯氏推着她肩膀往前送了送,道,“我这用不着你,你便背着你的小篓到那边去坐着,咱们还能早回家些。”

  见她这样说,阿梨也不再拗着,乖顺抱起地上的竹篓走到一边去,眼盯着冯氏方向,看若是柳条积的多了,就颠颠跑去拾起来,规规整整在篓里列好。

  阿梨坐的地方是一棵百年榕树,树根遒劲蜿蜒着突出地面,虽只是初发嫩芽,但仰头看枝茎繁密,也能挡住大片日光。

  她端正坐着,精神头本还是饱满的,但微风徐徐,实在催人发困,没多会便就往后靠着打起盹,这一觉不知睡了多久,再醒来时冯氏已经做完活儿,正抱着一丛枝条往她这边走。阿梨“呀”一声,知自己贪睡误了事,撑着地便就想起身,刚站起来,却听“扑通”一下,有什么东西从她怀里落到了地上。

  阿梨低头,见那里竟伏着只巴掌大的黄毛兔子,一双茶褐色眼睛半睁不睁,懒懒瞧着她,天不怕地不怕样子。

  阿梨恍然觉得,这兔子长得分外像薛延。

  冯氏没几步走过来,瞧着阿梨脚底的东西惊呼一声,道,“这是哪儿来的?”

  阿梨摇头,将那一团儿抱起来,“我也不知晓,许是趁我睡着时偷跑进我怀里的。”

  冯氏也伸手揉揉它脑袋,说,“倒是缘分,家里就你一女孩子,陪我待着也孤寂,便就留着养吧。正开春了,地里苣荬菜多的是,咱家也不差这一张嘴。”

  阿梨欣喜点头,道,“谢谢阿嬷。”

  冯氏问,“那你给它取个甚么名字?”

  阿梨踌躇好半晌,最后小心翼翼问,“叫阿黄好不好?”

  冯氏笑了,“这名儿像是给狗取的,但也不妨事,便就叫阿黄吧,倒也好记。”

  阿梨喜色更胜一分,她把阿黄放在地上,又摆好了小篓里的柳枝,轻快背在背上,阿黄倒是安然,懒肥肥的,也不怕生,跑都不跑半步。冯氏啧啧道,“这甚么兔子,没见过这样的。”

  阿梨抱了阿黄到臂弯里,不时掐掐耳朵和屁股,一路上都弯着唇。

  --

  薛延回家时候,阿梨正坐在灶台边上看着火,手里拿着个旧漏了的篮子,往里添茅草叶给阿黄做窝。

  懒兔子和一群鸡鸭卧在一块,相处倒是和谐的很,它还小,冯氏说也就刚满月,院里有只红顶黑毛公鸡,膘肥体壮足有一尺半长,两者趴在同一处,阿黄瞧着还没人家的屁股大。

  薛延叉着腿在旁边看了好半天,还以为那公鸡下了个长毛的蛋。

  阿梨察觉到外头动静,歪身唤了句,“怎的不进来,站在那里做什么?快洗洗手,就要吃饭了。”

  薛延拧着眉头过来,看着她手里铺得软绵绵的篮子,问,“这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