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阿梨第50节(1 / 2)





  小结巴呆呆坐在凳子上,好半天没反应过来,喃喃问,“二掌柜的,你不是开玩笑吧?”

  胡安和瞪他一眼,“性命攸关之事,还能骗你不成。周军能征善战,而朝廷无能,连员大将都挑不出来,新皇昏庸,原本的好官清官都因为他蒙受了不白之冤……”说到这,他下意识扫了薛延一眼,见他眼神淡淡没什么表情,赶紧转了话头,继续道,“反正早晚都要走的,最晚三月,早的话,半月内就得走了。”

  薛延的祖父就是死于诬陷,被人说通敌叛国,斩首示众。薛之寅清正廉洁一辈子,却于晚年遭此横祸,薛家泱泱大族,顷刻之间分崩离析,后有谏臣为薛之寅平反,但皇帝为顾全自己体面,充耳不闻。

  若说对朝廷没有恨,薛延自己都不信。他对胡魁文所做决定并无意见,虽然这做法确实极为懦夫,但好歹也保全了一方百姓,而从另一方面讲,朝廷其实也早已失了民心,无论胡魁文做什么决定,结果几乎都是注定的。

  又是许久的寂静,阮言初忽而道,“那咱们这些房产和生意怎么办?”

  胡安和皱皱眉道,“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钱没了还能再赚,保全青山要紧。”

  话是这样说,但还是心疼的,白手起家做到现在这样地步,其中经历多少辛酸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就这样轻易放弃,从头再来,实在太过让人不舍。

  胡安和下意识看向薛延,他正靠在桌子边啃手指,双眉紧锁,不知道在想什么。

  胡安和惊呼一声,回头去招呼阿梨道,“小梨花,你家相公竟然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啃指甲哎!”

  薛延觉得,他竟然和这样的胡安和朝夕相处了近一年,还没有对他动过粗,这样的脾气真的是非常好了。

  薛延原本以为,从贺兰山的战争打响,到周军东征经过陇县,其中会有一段时间能让他们做充足的准备,但是情况似乎比预想的要糟糕许多。

  几乎是从第三日开始,永定和陇县一带便就有许多的难民前来,其间有时还掺杂着些逃兵,一个个灰头土脸,一身血污,那些人真的是饿了好几天,见着吃的就抢,吓哭了好多小孩子。

  朝廷溃败的战报每隔几天便就传来一次,贺兰山的防线已经被破开,周军东下,快过了中原边界,离宁远也不过五百里之远了。百姓惊慌,许多正准备着收拾东西要往南逃了,酒楼生意惨淡,薛延便干脆关了张,原本热闹的街道没了几家营业的商铺,明明敌军还没到,但整个小县却已经破败凋零了。

  日子总还是要过的,阿梨和冯氏早就开始准备衣裳被褥之类,预备路上用。胡魁文将自己全部积蓄都取出来,分给那些极为贫困的家庭,虽然总的也没几个钱,但好歹也是分心意,多少能起一点作用。薛延本打算将阮言初和小结巴都送去读书的,但现在出了这种事情,计划不得不耽搁下来。

  整家人都忙忙碌碌的,只有阿黄仍旧无忧无虑,只知道趴在房檐底下晒太阳。

  整个二月,若说真的有什么好事,只有三件。

  第一是胡魁文亲自去韦家提亲,韦翠娘并未拒绝。

  第二是,今年的春天格外暖,酒楼后院的梨花提前开了,入目皆是雪白,芳香氤氲,整条街都是那股甜滋滋的味儿。弟弟给阿梨画了张小像,她抱着兔子坐在梨花树下,戴着银亮亮的簪子,笑得比花还甜一些。

  还有一件匪夷所思,薛延斥全家之力买下来永定县赵员外家的所有粮食,赵员外本来为这些拿不走卖不出的粮食愁的病恹恹的,见薛延想买,立刻又高兴起来,卖的价钱比市面上要便宜五倍还多。薛延只花了不到不到一百两,却买下了几乎占了整个地窖的粮食。

  其余百姓闻风而动,都来找薛延卖粮食,好凑路上的盘缠,薛延来者不拒,不过几日功夫,他积攒下来的粮食就要比陇县最大的粮店还要多了。

  胡安和对此极为不解,薛延也懒得与他解释,只留下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经商之道。”便就走了。

  直到临上路之前,胡安和还是没想明白,薛延说的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车一共有两辆,韦翠娘和胡安和算是定了亲,韦掌柜自然要跟着薛延一起走。韦家家大业大,马车也都是最好的,宝蓝色的顶棚,上面还坠着小铃铛,精致漂亮,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用薛延的话说,那就是明摆着要给别人抢的。

  薛延从家里翻出两匹带着补丁的破布,直接给马车换了个顶棚,木头上也抹些煤灰,刻点划痕,把韦掌柜心疼的直跺脚,但最后看起来的确低调了许多。

  内里是没动的,大且宽敞,四周围着三条长凳,上面的软垫用的都是鸭绒,坐上去又软又暖。一张小方桌钉在车里,再颠簸也不会移位置,上面茶具一应俱全,座位底下还有着锅碗瓢盆和小碳炉,以及一箱子书。

  出发之前,韦翠娘还有些担心,一直问阿梨和冯氏,“这条件会不会太差,怕你们体弱受不了,会吃苦。”

  冯氏笑道,“哪里会,就算是丞相夫人出门子,也不会再比这个好多少了。”

  这话说的有些夸张,但韦家的马车是真的好,就算不及丞相夫人的规格,侧夫人是足够了。

  韦翠娘亲昵挽着阿梨胳膊,小声道,“我屯了好多话本子,到时候路上无聊,你给我念,成不成?”

  阿梨逗她,“怎么不要胡安和给你念?”

  韦翠娘满面嫌弃道,“他就是个书呆子,哪里读的懂那些风花雪月之事,就只知道与我讲论语,讲那个什么羊的传?”

  阿梨问,“公羊传?”

  “对!”韦翠娘撇撇唇道,“烦死他了。”

  阿梨笑着,“那么嫌他,那你还要嫁给他。”

  说及此,韦翠娘明显顿了下,她有些局促拨了拨头发,看向一边,“不说这个,没意思,聊点别的。”

  阿梨偏头看她的侧脸,惊讶发现,韦翠娘的耳根竟然有些泛红。难得害羞。

  阿梨好奇,但是又不好再问,只得憋在心里,随着她的意思再讲些别的。

  出发的路线早已定好,陇县位于宽广平原,但地势较高,往南走需要越过一座山,经过厢溪,再过黄河到添原。京城位于黄河之北,一般来说,凭借周军的实力,他们会直接往东围剿京城,都城被灭,则这个国家消亡,黄河以南不会被战事波及。若是周军失利,也只会西行返回,不可能渡河,所以添原应是安全的。

  作为一县之长,胡魁文离开的时候心里还是难过的,眼圈都有些泛红。

  那时候,周军已经距离陇县不过百里,百姓大多已经逃散了,陇县几乎成了座空城,韦掌柜与他是同龄人,虽一个是官,一个是商,但阅历相近,说话也投机些,还善良地劝了劝。两人既是亲家,又共同经历生死,在逃亡路上奔波,没多久就成了甚好的朋友。

  胡夫人是个大家闺秀,说话温温弱弱的,但却很有主见,胡魁文的二姨太太也不是个坏人,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怎么笑,只会在角落里端端正正坐好,极为容易被人遗忘。小结巴的娘也跟着大家伙一起,她眼睛不太好,但却很勤快,许是觉着自己太过拖累,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掂量着不给大家添麻烦。

  三个同龄的女人坐一辆马车,胡魁文和韦掌柜也坐在其中,气氛有些微妙。

  另一辆则欢声笑语,冯氏慈爱,她一生没嫁过人,也没有子女,对待晚辈都像自己的亲孙儿一样疼爱,几个年轻人挤在一起,每天都说说笑笑的。

  马车一路顺利离开宁远,往南快要行至厢溪,这里已经接近河北地界,虽还是北方,但已比陇县暖和太多,已是阳春三月,鸟语花香。

  撩开厚厚的窗帘,能瞧见外头树杈上开着的花儿,大朵大朵,明艳艳的讨人喜欢。

  ?

  薛延和胡安和原本都是贵家少爷,会骑马撒欢,却是从来都没做过赶车这样的活。最开始时候手生,总是弄得车轮都颠起来,人仰马翻,差点撞到阿梨的头。薛延又心疼又自责,细细琢磨着经验,没过多长时间便就能平平稳稳地驾车了。

  最开始的时候,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