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离婚后,我成了首富[八零]第67节(1 / 2)





  “到时候找不到的话,把泠泠带过来帮我们参谋参谋。”严如玉嘿嘿笑道。

  宋锦翻了个白眼:“她只是个孩子,可能经常能冒出点鬼主意而已。”

  设计师的职能可不仅限于此。严如玉当然也知道,她就是开个玩笑,不过想到宋泠刚才的表现,她问:“你不觉得你们家泠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不考虑以后也让她读个美术专业什么的吗?”

  宋锦笑道:“看她自己喜欢吧。”

  不过到了晚上,睡觉前她还真问了宋泠这个问题:“泠泠,你想要以后当设计师吗?想要去学美术吗?”

  宋泠一愣。她还真没想过这个。

  她又想起了当时和宋绣探讨过的以后要干什么的问题。宋绣的目标明确,以后要考对外经贸大学,要做国际贸易。而她当时还没想清楚,即使是过了一年,也依然没想清楚。学跳舞吗?她清楚的知道这只是为了养成良好的体态和培养一门兴趣爱好而去学的,根本不热爱,还带着几分现实的功利。学美术做设计师吗?虽然觉得挺有趣的,但似乎也不是目前自己想要的。

  于是,宋泠只能回答:“妈妈,我还没想好。”

  宋锦在黑暗中亲了亲她的额头:“没关系,你还小,慢慢想。”

  作为一个母亲,其实并不太在意她以后的职业,只是希望她幸福快乐,而依照她自己的人生经验,有梦想有目标的人总是更容易快乐一些。

  宋绣和宋泠卖了个点子赚到了几百块之后高兴得不得了,对卖出去的点子也生出了感情。在知道老杨已经迅速的采购回了一堆原材料,准备分发到村里面去试试看的时候,便打算去桂花潭村看一看情况。

  而且,宋泠有两三个月都没有回过桂花潭村了。

  正好她的舞蹈课要到八月份才开课,还能让她在村里面住个几天再回来。于是吴枝花索性就带着宋绣宋泠一起回到了桂花潭村。

  宋锦和严如玉正好也过来了,还带来了新的样品和原料。自从吴枝花去了市里面,韩丽芳又进了工厂当工人之后,严如玉就在桂花潭村新选了一位大婶当小组长,这会儿和另外两个离得近的隔壁村小组长都一起过来了。

  严如玉把头花递给她们:“婶子们看看,这是我们的新样品。”

  宋泠凑过去一看,两个样品,一个是蝴蝶结的发扣,用清爽的波点面料做出来的,中间还订了一个白色小珍珠的圆圈扣,很精美。还有一个样品,是花朵发圈,她拿起来一看,每一个花瓣都是两层缝制,解决了须边的问题,中间还安装了一个小圆扣当做花蕊。

  宋绣悄悄的和她说:“果然比我们的要精致好多。”

  宋泠点头,那肯定。而且一看这两个样品就知道,她妈肯定又是奔着精品去的,比她见过的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头绳头花都要精致得多。

  严如玉正在和婶子们讲工序。她们在车间里挑了两个工人,专门来做这个小项目,这两位工人负责半成品的制作,用缝纫机车出蝴蝶结和花瓣就可以了,之前做帽子的废弃边角料现在都由统一的人收集起来运到她们这里。做出来之后,再把半成品带到村里来,由村里的工人们负责珍珠圆圈扣、花蕊圆扣的手工钉制和整体的缝合。

  “这两种,珍珠的做一个五分钱,花朵的做一个三分钱。”严如玉报出工价,“婶子们觉得怎么样 ?”

  桂花潭村的代表也是个能干的婶子,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个事情和做帽子不一样,做帽子难度更高,而这个其实不难,手快的话几分钟就可以做完一个。一个单价高,一个是量大,一天可以做个几十个,这样算下来的话也能赚个几块钱。而且这个其实家中闲着没事的男人、老人甚至是小孩子都可以做。而现在刚好农忙已过,基本上都有大把的时间。

  于是婶子们都欣喜的点了头,觉得没问题。

  现在的帽子制作,大多数都转向了厂里,只有最简单的裁版和有的帽子上点缀的花朵和钉珠的部分还留在了村里,裁好后统一收到工厂里去做。这也是宋锦和严如玉商量出来的策略——机械能搞定的事情,就留在车间,而这些比较琐碎费时间的人工活儿,就拿到村里来做,两者相结合,才能更高效。

  宋泠和宋绣留在家里和婶子们一起做了几个,宋绣做得津津有味,宋泠做了一会儿后坐不住了,便打算偷偷溜到后门去,她想要去找宋英和宋莲玩。

  刚出后门,她就惊呆了!

  原本后门有一块坪,她外公外婆家和宋英宋莲家就在坪的两边,正好呈一个l型。她记得,宋英宋莲家只有一层,底下是砖,但可能后来建的时候没钱买砖头了,就改成了泥砖,两截颜色十分明显。但现在放眼望去,她们家那栋房子却不见了,变成了一栋三层楼的红砖房!只是最顶上那层还没有封顶,钢筋朝天上竖着。

  她蹬蹬蹬跑到屋里面,问吴枝花:“外婆,外婆,宋英宋莲她们家搬走了吗?”

  作者有话说:

  宋泠是妈妈的小福星。感谢在2021-05-28 11:19:31~2021-05-28 23:12: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和颜悦瑟、醉影 10瓶;laye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63 章 [vip]

  听到外孙女这样问, 吴枝花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笑道:“不是, 那就是宋英她们家, 把原本那个房子推到了, 然后建了新房子。”

  从年初就开始搞了,她和宋永丰看着心烦——当然并不是因为噪音——索性就时不时的跑市里面, 既能帮女儿带带孩子,还能眼不见为净。

  在这边留下来做手工的一位桂花潭村的婶子笑道, 眼里带着点羡慕:“他们家是发达了哦,建了这么大的房子, 据说花了快几万块,启发他娘天天在外面嘚瑟。”

  坐着的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八卦开了:

  “就是你们村做合会的那个宋启发?”

  “可不是。赚了好大的钱,说建房子就建房子,还建了三层楼,现在可是我们村最高的一栋屋了。”

  “他是真的做得蛮大的,我娘家那边, 和这里隔了好几个乡, 都听说了他。”

  “据说连县政府都有好多人在他这里放钱的。”

  年后,合会逐渐的从各个乡里蔓延到了县城, 严如玉也是接触过的,她爸在家三令五申不准他们参与这些事情。她也听宋锦和她说起过宋启发的事情,就好奇的问:“那你们在他那里投钱了没?”

  几个妇女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有一个不好意思的道:“我投过一次。”

  旁人惊呼:“他那会费可不便宜, 一万二呢!你哪里来的钱?”

  “嗐, 自己一个人肯定没钱投。我们都是十几个人在一起筹的钱, 出得多的到时候分得也多,出得少的就分得少。”

  “赚了吗?”宋锦也好奇的问。

  “赚了,一万二,三个月后拿回了一万八,我最后赚了有四五百。”那婶子得意的说道,满脸笑容。

  别人就说:“那你现在怎么不去投?”

  “他们继续投了,我没投。”那婶子顿了一下,有点犹豫,“就赚是赚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拿着这个钱吧,老觉得有些心里慌慌的,不踏实。后来我想了想,这做人呐,别太贪心,赚了这一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