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下伐袁(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三国六年,七月。

随着吕温大军退走,张图正式接任幽州牧一职。

按照先前的约定,幽州需要加入讨伐袁处的大军之中,张图等人得了实惠,又与并、凉两州主将结下情谊,自然不会行出尔反尔之事。

长安方面很快递来消息。

董颖已经与曹瞒、孙符达成一致,一同出兵攻打冀州。

益州方面,刘德为了打消长安方面的顾忌,干脆征召兵马攻打荆州。

正好他们积蓄兵马多年,有意向外拓展领土。

此举可谓一石二鸟,将益、荆二州彻底摘出中原的战场。

……

同年九月。

一纸讨伐大成国逆贼的檄文发表,很快得到兖、豫、扬、并、凉等七州的响应。

其声势堪比临安年间征讨太平贼。

袁氏一族亲历了这段历史,只不过他们也从出兵者,成为被征讨的一方。

至于缘由,其实不用细说都能想明白。

早年长安朝廷覆灭,董颖没有另立新君,意味着大新朝在长安的法统彻底断绝。

正因如此,另一支由王氏皇族统治的魏郡朝廷成为事实上的正统。

袁氏一族篡位立大成朝,从法理接替大新朝百多年的社稷。

董颖、曹瞒、孙符等想要再进一步,需得推倒这位大成朝的帝王。

当然,不推翻也可。

只是这天下只有这么大,袁氏一族多吃一口,其余诸侯就得少吃一口。

既然如此,还是请陛下驾崩吧!

……

大军开拔之后,涿县再度冷清下来。

这次留下的是赵燕云。

他以骑都尉的身份总揽幽州各部兵马,坐镇蓟都。

药王道宫

经过这些年发放药丸的经历,药王道宫在幽州境内积累下不小的名气。

涿县附近几座城池,如今百姓如果生了疾病,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到道宫里求助道医,请他们赐下药丸。

道宫并不收取金银,只要求病愈的百姓亲临道宫给三清神像上香。

随着病愈者愈多,道宫的香火越发昌盛。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李常笑自掏腰包,就当是花银子买美名了,救人乃生德,多多益善。

葛羡仙和魏高阳的《药王道经》初有所成。

李常笑在编纂道经时,依照领悟的程度区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唤作“炼己立基”:内以养己,安静虚无。

第二重唤作“明两知窍”: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第三重唤作“金返归性”:金复其性,威光鼎熺。

葛羡仙的功底深厚些,已经达到第一重的境界,单论道行已经不下于道家小派的掌门。

李常笑将他派出去,到蓟都坐镇一处道宫,取名灵宝道宫,归于道家“药王派”。

至于魏高阳。

这小子还差些火候,只能由李常笑亲自盯着,处理药王道宫的内外事宜。

早晚都是要放出去历练的。

李常笑清楚自家道宫的经营是入不敷出,平日吃穿用度,药材消耗都需要费银子。

时间短还好,若日子一长,底下人肯定会生出异样心思。

劝人过苦日子,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事李常笑不会去做。

正因如此,他并不反对自家徒弟卖弄获益,只是留下一条铁律:穷人的银子不碰。

一来是有损阴德,二来是得不偿失。

道宫的威望正是仰仗底层百姓的支撑,一旦与百姓离心,不亚于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届时,无论多大的家业,都将于一夕之间土崩瓦解。

这是李常笑坚决杜绝的。

……

三国六年,十二月。

距年关还有三日。

幽州本土的几个道家门派纷纷上门拜访,希望李常笑能给他们留一条生路。

眼下药王道宫日渐昌盛,全州的香火开始向这儿聚集。

这让本就堪堪维持的几家门派更加窘迫,加上早先幽州境内战乱,切断了他们的活计,支撑到今年终于坚持不住了。

掌教遣散弟子和长老,准备另寻生路。

时值战乱,想要混一口吃实属不易。

道家修士也不例外,只有吃饱肚子才会想着敬畏神灵,参悟道妙。

倘若肉体无存,哪怕大道摆在面前也只能干瞪眼。

李常笑对这些小派的覆灭早有预料,很干脆给出解决方案。

要么改奉《药王道经》,要么投奔别处。

几家门派当然选择前者。

李常笑也是一一替这些门派的掌门另取道号,用以划清界限。

至于那些顽固不化的,李常笑也没有同情,当机立断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