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节(1 / 2)





  铁木真的军队总数不足20万,但其军威严整,战斗力很强。当时花剌子模拥有约40万军队,但其组织庞杂,训练不足,士气低落。在大敌压境之时,摩诃末有些惊惶失措,他采纳了分兵把守城堡的策略,他自己则准备退缩到阿姆河以南,并随时准备放弃河中。

  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秋,铁木真统率全军向花剌子模进发,抵达讹答剌。经过五个月的苦战,蒙古军队终于攻破城防。守将亦难出率余部继续抗击,最终被生俘。蒙古军杀掠之后夷平了讹答剌城。亦难出被送往驻屯在撒麻耳干的铁木真处。铁木真下令往爱财如命的亦难出的眼睛和耳朵里灌注熔化了的银块,将其杀死,给死于非命的商人报了仇。经过若干艰苦卓绝的战斗,在强大的蒙军攻击下,花剌子模的国王最后逃到黑海的一个小岛上,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儿子札兰丁屯兵于八鲁湾(今阿富汗喀布尔北),继续和蒙军抵抗。铁木真派兵围剿,最后在中河(今印度河)边大败札兰丁,札兰丁逃入印度境内。世界征服者从一个历经磨难的孤儿成为蒙古草原的统治者,又因为西征变成了世界征服者。

  第十二章

  世界各国的敬仰虽然西征中,由于扩张思想的错误,使其犯下了超越复仇、屠杀无辜的严重错误,但纵观主流,成吉思汗仍是一个功大于过、叱咤风云的世界性历史巨人,是一位丰富了世界思想文化宝库,成名震撼欧亚的中国蒙古族杰出政治家。志费尼将其称为“世界最伟大的征服者”,一点也没错。

  纵览世界历史,凡是被称为世界征服者的人物,其首要因素无不是军事力量称霸当时,用武力打开世界的大门,扩张了广大的国土,给世界造成了极大影响。与其他世界征服者相比,成吉思汗在军事上无疑是最伟大的统帅。成吉思汗的兵法之高超几乎是举世公认的,正如万耀煌将军在布尔霖《成吉思汗》序言中写道的:“中国之兵学,至孙子而集理论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实践上的巨观。此二人遥遥相距千载,一则援笔而言,一则仗剑以行,卒以造成历史上中国军威震烁欧亚之伟业,发扬数千年中国兵学养精蓄锐之奇辉。”

  许多世界著名学者、政治家也都盛赞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罗马帝国之衰亡史》的注解者伯力曾说:“蒙军布置精密,战略优良。欧洲任何军队所不能及。”志费尼更是如此评价成吉思汗:“说实话,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用计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城掠地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奠如盲目地跟着成吉思汗走。”此语确实将成吉思汗捧上了天,有过誉之嫌。

  但尼赫鲁也认为:“无疑地,成吉思汗如果不是世界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也是最伟大的领袖之一。”此话甚是,依成吉思汗的军事能力,是足以当之无愧的。

  丰功伟绩成吉思汗在长期战争中,既吸收和继承了游牧民族尚武精神的传统和以马文化为特色的战略战术,又在进攻中原和西征的战争过程中吸纳汉地先进军事技术、东西方国家和民族的军事文化,使其军事思想整合了当时游牧军事文化和农耕军事文化,集中了欧亚两洲军事思想文化的精华。这种在实践中形成的军事思想,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建军,治军和用军的基本问题,最终形成了成吉思汗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蒙军获得一次次战争的胜利,是与成吉思汗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天才分不开的,“当时和他作战的国家统帅是没有一个能和他匹敌的”。西征中,成吉思汗仅用15万军队在二年内就打败了花剌子模40万军队,取得了威震欧亚的西征决定性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军事战争,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的规模,历史上无论古今还没有能与其相媲美的国家。它远远超过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铁蹄、罗马军的利剑,以及拿破仑的大炮所征服的地域。而且成吉思汗在一次次战争实践中培养出的儿孙,个个文武双全,所以蒙古帝国的后继发展也是其他世界征服者难望项背的。值得一提的是,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手下高官为争帝王宝座,闹得帝国分裂,其子孙落得一个个出外逃亡的境地。而成吉思汗死后,手下大权在握的重臣元帅竟无一人觊觎汗位,其子孙后代一直统率帝国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不能不令人敬佩。

  当然,成吉思汗的成功并非仅靠其武力的强大就能达到的。许多游牧民族国家的首领,其武力都曾煊赫一时,如匈奴、回纥汗国等,但往往都是拥有百万雄师的一代枭雄而已。尽管也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国,如北魏、辽、金国,但他们的王朝既没有对统一中国有多大积极影响,更谈不上对世界有什么作用。但成吉思汗却能使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蒙古族突然间崛起,不但统一了中原,使中国的疆域恢复到汉、唐时代的管辖范围,而且西征的结果给世界也造成了震撼性的影响。

  蒙古族因为成吉思汗赋予它的新的文明和生命力,没有像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一样迅起迅落,而是以蒙古草原的主人和一个世界性的现代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烙下特有的痕迹,至今存在。这都是成吉思汗的功劳。

  世上再无第二个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被人认为是一个“从始至终的草原人”,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野蛮人。但史实证明,成吉思汗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更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他在内政、外交、治国、用人、法治、商贸等方面都有突出建树。尽管成吉思汗不识字,脑中还存在着蒙古主义及其主体文化意识,但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帝国却是凝聚了世界先进文化、多元文化以及当代智者智慧的结晶。因为成吉思汗竟然能把一个伦理无常、盗贼横行的混乱社会,治理成骚乱止息、天下太平、出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文明社会,这不能不说是治国史上的奇迹!另外,从治国政策、经济思想、用人观念以及宗教政策等方面,也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是一个多么优秀卓越的政治家。

  能够做到成吉思汗那样成功的人,世上再无第二人。但成吉思汗能够被称为最伟大的世界征服者,不仅仅是由于他天才的军事才能、卓绝的治国本领,还由于他有着开明的思想、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战死杀场的决心。另外,成吉思汗改革国家体制,解放奴隶,并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创造了一条那个时代了不起的群众路线。

  正是由于成吉思汗调动起了广大奴隶与平民的积极性,才打了一场成功的古代人民战争。正是由于成吉思汗身上集中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天赐优点”,才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血性美人歌璧歌璧是大草原上最美丽的女子,因美丽享受荣华,又因美丽饱受痛苦。

  母嫁儿子在蒙古的西部是地广人多、势力强大的乃蛮国,国主老太阳罕有一位妖艳盖世的妃子歌璧(亦称古儿别速)。她貌美性媚,集温顺柔古代风景画鉴赏美与酷爱血刃于一身,身体有异香,是天生尤物。老太阳罕亦难察必勒格汗死后,两个儿子台不花和不亦鲁首先要争夺的不是太阳罕的王位,而是这位有漠北第一美人之称的后母。

  台不花双管齐下,将王位与歌璧都弄到了手中,他成了新的太阳罕。太阳罕根据当时“妻其后母”的习俗,将歌璧收为自己的妃子。于是,歌璧便由继母变成爱妃,成为第二代太阳罕的妃子。骄纵的女人歌璧不仅以其美貌专宠后宫,而且专权擅政,好干预政事。当她听说王罕被铁木真打败,又被自己的边将杀死后,马上对太阳罕说:“王罕乃曩昔年迈之大罕也,可取其首来,若然,则俺其祭之乎!”即要求太阳罕将王罕的头颅拿来,她要看一看是不是真的,若是,还要以礼祭祀一下。

  首级很快被送到宫里,乃蛮大臣有许多人见过王罕,都确认这头颅真是王罕的。太阳罕依言下令给王罕以君王之礼举行祭奠仪式,让大臣们以臣子礼节、儿媳们以儿媳的礼节祭祀他。王罕的头颅在太阳罕的宝座上摆了若干天。一天,太阳罕望着头颅出神,恍惚中看见王罕对他一笑,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歌璧笑话太阳罕胆小无用,将王罕的头颅掷于地上,用脚踩碎了。

  乃蛮老臣可克薛兀撒卜剌黑对此十分不满,并说太阳罕您庸暗怯懦,歌璧又“治道锋锐”,我们怎么对付蒙古人呢?太阳罕听了,以十分轻蔑的口吻说道:“听说东方有为数不多的蒙古人,用弓箭吓唬年迈的老王罕,使老头子出走,死在我们边将手中。莫非铁木真想做皇帝不成?我要亲自去讨伐他!”歌璧接过话头,以一个大国皇后的口吻说:“蒙古人浑身膻气,衣服油污不堪,要这些蒙古人有什么用?若有清秀的媳妇、女孩,让她们洗干净,倒可以派个挤羊奶的差使。”太阳罕为讨其欢心,便说我要到蒙古那里,把他们的箭筒、弓矢统统夺来。他们就这样口出大言,轻率地做出了进攻蒙古的命令。

  乃蛮军的失败面对强大的乃蛮国主的挑战,还很弱小的蒙古人心里也十分恐惧,许多人借口马瘦不敢去跟太阳罕的军队作战。但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斡惕赤斤和别勒占台却主张迎敌,并鼓励士兵们,男儿应当做大丈夫,死则要与弓矢同卧,乃蛮人以其国大民众而口出大言,我当就其大言而伐之!成吉思汗十分欣赏他们的勇敢,他立即下令将营地迁徙到客勒帖该合答地面,准备与乃蛮军队作战。

  当成吉思汗率领着军队到达斡儿寒河一带时,已是秋天了。成吉思汗为了掩盖自己兵少马弱的情况,命令“凡有性命者,人各点火五处”,以造成人马众多的假象。太阳罕果然被迷惑了,准备后撤。但是儿子屈出律和部将豁里速别赤都认为太阳罕太怯懦无能了,“叩鞑而去矣”。太阳罕被激怒了,“人死的性命,辛苦的身躯,都一般。您那般说啊,咱迎去与他厮杀。”但是成吉思汗的军队如猛虎入羊圈一样杀得乃蛮兵节节败退,太阳罕的勇气也不见了,害怕地一步步撤退到山顶上,最终被蒙古人乱箭射死。

  太阳罕死了,妖艳的歌璧被蒙古兵押送到了成吉思汗的宫帐中。歌璧一见成吉思汗便柳眉倒竖,咒骂不绝。铁木真问她:“汝非谓蒙古之味恶欤?今何以来也?”此话令歌璧羞愤难当,一头向几案撞去,却被成吉思汗一把搂入怀里。亡国灭种,为人妻妾,血性的歌璧殉情不成,只好做了成吉思汗的妃子。

  成吉思汗十分宠爱这个娇艳盖世的美人,连出征也常携其相伴,几至专宠,长久不衰。这个先后成为三个可汗之妃的美人,因其出色的美貌,至老都未失宠。全真道人丘处机蒙古军营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的道人,这便是全真道的丘处机。

  闻名天下的道士丘处机幼年父母双亡,19岁入山学道,拜全真教祖师王吉为师。在雪山讲道之前,丘处机已是非常著名的道士,以有“治天下之术”和“长生不老之术”闻名天下。

  在蒙古大军西征之时,耳顺之年的成吉思丘处机像汗,直面老年将至的现实,从谋士耶律楚材那里了解到丘处机有真才实学,决定发诏邀请。丘处机面对盛情邀请,难以推却,只好前往。

  当然,丘处机去西域谒见成吉思汗也是有其自身目的的,他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影响成吉思汗“罢干戈致太平”,劝说成吉思汗早日回军。

  活“神仙”

  丘处机到达撒麻耳罕时,成吉思汗驻军在哥疾宁附近的八鲁湾,当他得知丘处机到达撒麻耳罕的消息后,马上差人迎丘处机到八鲁湾附近的成吉思汗行宫。

  成吉思汗见到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分外高兴,特赐美食,设庐帐,优厚犒劳。他高兴地说:“今日,你不远万里来西域,朕无比喜悦。”丘处机回说:“我奉诏前来,是天所使然。”

  成吉思汗询问道:“你有何高见于我?”

  丘处机明知道成吉思汗急于了解长生之道,他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想到自己沿途所见蒙古军西征造成的残破景象,深感这与全真道的道旨极不相称,于是进言说:“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成吉思汗尽管心中急于知道长生之道,但觉得丘处机所言有理,便点头称是。丘处机又进言说:“治国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点头同意,并且马上转入正题,接着问道:“你有什么长生不老药献给我?”丘处机说:“世上只有卫生之道,可使人延年益寿,从来没有长生之药可以保永生。”接着,丘处机举例说:“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也只活了50虚岁;开辟从长安到欧洲罗马帝国‘丝绸之路’的汉武帝,迷信长生不老药,服过仙丹,也只不过活了70虚岁。”

  丘处机感慨道:“短命者,大多不懂卫生之道。”成吉思汗问道:“何谓卫生之道?”丘处机解释说:“清心寡欲为要,一是清除杂念,二是减少私欲,三是保持心地宁静。”丘处机的这些见解,虽然同成吉思汗挥军西征的现实不无抵触,但句句都打动了成吉思汗的心。

  于是,成吉思汗饱含激情地说:“您真乃天赐仙翁,句句真言,使我茅塞顿开,眼明心亮。”

  他命耶律楚材速将丘处机所言,一一记录在案,以便训戒诸子和将臣,并赐给丘处机虎符及玺书。他叮嘱部将和侍者,说:“自今以后,不称仙翁,只称神仙。”

  勿杀生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一座山下打猎,射杀一只野猪,马失前蹄,豕傍立不敢前,左右进马,遂罢猎还行宫。

  丘处机入谏说:“天道好生,今圣寿已高,宜少出猎。坠马,天戒也。豕不敢前,天护之也。”

  成吉思汗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对左右人说:“但神仙劝我语,以后都依他。”丘处机辞行,成吉思汗赏赈牛马等物,丘处机师徒皆不接收。

  成吉思汗问:“汉地神仙弟子多少?”丘处机说道:“甚众。”

  成吉思汗下令说:“应于门下之人悉令蠲免,仍赐圣旨文字一通,且用御宝。”

  丘处机在赴大雪山途中,看到蒙军西征所过之地,尸横遍野,曾作诗两首,赠予成吉思汗。其一诗云:“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军望太平。”他的诗意和情绪,为成吉思汗所察知,这对成吉思汗早日停止西征、决定班师,是否起了催促作用,未为可知。

  不久,成吉思汗允准丘处机辞行回国,指示文武百官,备齐美酒佳肴、珍奇鲜果,在城外数十里,夹道为之送行。

  谁知,两人却从此永别。但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逆耳忠言,却时时回荡在成吉思汗的耳边。丘处机回到燕京,驻太极宫尊为“大宗师”,被人们称之为“帝者之尊师,亦天下之教父”,受命掌管天下道门。

  由此,全真道得以大盛。成吉思汗又有旨改赐宫名为长春宫,且遣使慰问,诏书中道:“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自成吉思汗会见丘处机以后,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数迅速增加。成吉思汗的陵墓成吉思汗作为一代千古帝王,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叹号与问号。

  关于陵墓关于成吉思汗的葬地,有很多讹传,最具代表性的是将从漠北移到鄂尔多斯的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当为成吉思汗的陵寝。所谓“八白室”,即祭祀成吉思汗的八座白色帐篷,当然不是成吉思汗的陵寝。那么,成吉思汗的陵寝在哪儿呢?

  《元太祖本纪》曰:“二十二年丁亥,帝(成吉思汗)留兵攻夏王城(西夏)……闰月(夏四月),避暑六盘山。是月夏主李岘降,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寿六十六岁。”史书载成吉思汗是在攻取西夏的秋天死于今甘肃省六盘山下的清水县境内,却未指出其葬身之地。是不敢说,还是不知道,这得从蒙古人的葬俗说起。

  蒙古人丧葬的传统蒙古人盛行土葬,葬地对外保密,因此地面上不留坟冢等标志。蒙古国时期“其墓无冢,以马践蹂若平地”。据《草木子》载:“国制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以干骑守之,宋岁草及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