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七章 诱惑(2 / 2)

楚驿脸上极度夸张的做出惊讶状:“俗话说生死之交一碗酒,可是那日我和贾校尉貌似喝了不止一碗酒吧!”

贾诩在楚驿的厚脸皮攻势下很快就稳住阵脚,也不理睬楚驿的胡搅蛮缠,淡淡地谢客:“若无别的事,楚侍郎就请回吧。”

楚驿笑嘻嘻地:“贾校尉这话可真是伤人啊,在下第一次来串门,自然是带了礼物的,贾校尉不想知道吗?”

贾诩眼睛依然盯着书卷,也不理睬。很明显,贾诩在用行动告诉楚驿,她还真没兴趣知道。

楚驿叹了口气:“足本的《伏羲算经》,加上我这些年来对它的全部校注。”

“咔”的一声,贾诩手中的书卷脱手掉了下来。

足本的《伏羲算经》,在雒阳千金难求,毫不夸张。据说还有人拿出张良当年校注的《道德经》想换一本足本的《伏羲算经》都没能得逞!

这不仅仅是是因为楚驿如今的名声,也不是仅仅是因为算学是君子六艺之一,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伏羲算经》的价值。

在《九章算术》之后,中国已经数百年没有人能将“算学”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楚驿这个“天才”横空出世,将算学重新归纳、整理,整合成了数个独立而又相互印证的体系。

诚然,《伏羲算经》里面有不少是先人早就提出的想法,但能够解释的如此之清楚的,甚至推陈出新,提出不少大胆而又新奇的推想,天下只此一家!

所以,这《伏羲算经》已经在雒阳掀起了一阵热潮,但是除了蔡邕,几乎没有人有足本,大多都是残缺的部分。这也是蔡邕刻意为之,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这是在给楚驿造势,也是给他结交各世家的机会。

各世家都不是笨蛋,掌握了《伏羲算经》里的东西,对行政、庙算到底有着多大的便利他们都很清楚。所以这段时间楚驿很忙,被各世家争相拉拢、结交、请到府中给家中子弟讲解算经。

但楚驿为了不引起董卓的忌讳,大多数都推却了。只有一些实力强大的家族,楚驿实在无法推却,才会答应过去讲经。但事后楚驿也总会向董卓汇报,加上李儒也拿了楚驿的《伏羲算经》,楚驿行为也很乖巧,所以他帮楚驿说好话,董卓倒也没有什么不满。

虽说李儒经常说《伏羲算经》是本经世之书,但是董卓这个大老粗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在他心中,这算经远远没有一篇文赋厉害。

但楚驿自然不会那么天真,既然蔡邕已经给他造好了势,他就心怀感激的接受。

这两个月来,楚驿对原版的《伏羲算经》删改增减,查漏补缺,并加之不少的校注。最后交由张青儿和蔡琰誊抄,如今也不过才几份罢了。

除了给李儒送去一份外,楚驿至今也就给了杨家一份。

还好这年代各家族都是敝帚自珍,极为看重私人产权,有了好书几乎都是家传,所以楚驿此举也没有引起他人反感。

袁隗本来还想和楚驿套套近乎,但是楚驿直接呛了一句“在下这书是君子之书,小人学不得它。太傅就不痴心妄想了!”

这不仅一度让袁隗沦为了雒阳的笑柄,还让不少士人以能和楚驿谈论《伏羲算经》为荣。还有人好心提醒袁家势大不可轻易得罪,楚驿直接大义凛然的回应:“吾有浩然正气,何惧袁家?”

然后楚驿就更火了,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无数年轻士子都把他视为学习的榜样。

其实只有楚驿本人清楚,雒阳的袁家蹦跶不了多久了,这边袁绍起义,董卓那边差不多就可以举起屠刀了。

不然他脑子抽了才和四世三公的袁家怼正面!

当然了,其他家族虽然没有全版的《伏羲算经》,但是楚驿却经常拿着其中一部份做做人情。比如御史中丞许靖,这货是许劭堂兄,他和他堂弟一样擅长相人,而且许靖为人比许劭正派很多,楚驿也和他比较亲近,所以最近他大力宣扬楚驿为“世之萧何”。

……好吧有些扯远了,总之,《伏羲算经》很贵重。特别是楚驿修改后的包括校注的新版《伏羲算经》更是稀有。

前些日子,有人想用同等重量的黄金和楚驿换刻在竹简上的新版《伏羲算经》,但楚驿没换。由此可见这书已经金贵到了何等地步!贾诩用尽手段,也不过获得过旧版的一小部分。

对于足本的《伏羲算经》,她当然想要,嗯,很想。

贾诩脸色不断变换,心中权衡得失,但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咬牙道:

“半个时辰!”请持续关注我们,更新最快的小说网站www.kenshu.cc